- Jan 13 Fri 2012 14:32
吳英辰分享山達基如何協助處理人際關係
- Jan 13 Fri 2012 14:31
吳英辰推薦淡水邊餐廳餐飲美食~冠軍招牌
- Jan 04 Wed 2012 17:36
吳英辰文章分享~山達基心靈問題的解決之道
藉由一個主要的方式,山達基的基本真理,可被用來使人類回復其精神方面的能力,這方式稱做聽析 (auditing)。這是山達基最主要的實行方法,而且它由聽析員來提供此服務。聽析(Auditing)這個字源自於拉丁文audire,意思是「傾聽」。聽析員(Auditor)就是一個「傾聽者」。
聽析並不是某種粗略的心靈探索,而且聽析員並不提供解答、建議或評估。其中一項基本原則,是根據以下的事實:只有讓一個人自己去發現生活中問題的答案,他才能獲得改善。這是以漸進的方式去幫助他檢視他的存在狀況,然後提昇他去面對自己和周遭環境的能力──剝除那些層層重壓在他身上的經驗。因此,聽析並不是對某人做了些什麼。它的利益,只能藉由主動的參與和良好的溝通來達成。
那些被發展出來,以引導一個人沿著聽析之路,達到發現自我的特定技巧,被稱作聽析程序(process)。一個聽析程序是由聽析員所問的一組精確的問題、或所給予的指示。山達基裡有很多、很多的聽析程序,全都以增進個人的感知與覺察力為目標,同時移除掉對靈性成長有害的障礙。
進行聽析的那段時間,被稱為聽析期間(session)。聽析需要在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中,由聽析員和接受聽析的人面對面坐著來進行。
為了聽析的精確性,以及聽析所要處理的是隱藏了很久的痛苦來源,聽析員藉由一台特別設計的儀器來協助,它稱做心靈電儀表(Electropsychometer),或簡稱為E-Meter。心靈電儀表並不用來診斷或治療任何東西,它只測量一個人的狀態或狀態的改變。
當此儀器正在運作,而且一個人正握著電極罐時,會有一股極微弱的電流(大約1.5伏特──比手電筒的電池還微弱)沿著電線,流過他的身體而回到儀器中。由於此電流非常小,以致於在握著電極罐的同時,不會有任何身體上的感覺。然而,當一個人有個念頭時,他實際上正在移動和改變心靈的能量與負荷;而這些改變會記錄在儀表上。
在一個精通於辨認並判讀心靈電儀表指針反應的聽析員手上,心靈電儀表會成為有效的工具,並藉以找出和檢視那些已被遺忘的經驗。心靈電儀表本身並不產生任何作用。然而,透過對負荷的紀錄,它可以作為一個指引,藉此顯示出什麼東西該由聽析來處理。
事實上,聽析是獨一無二的,聽析把一個人的注意力,導引到某個遺忘已久的情緒負荷之根源上,然後──只要藉由檢視它──它就會立刻消失,並釋放掉痛苦的負荷,再也沒有其它方法可與此法相匹敵的了。聽析所帶來的覺察力、幸福與靈性的充實,是沒有任何其它東西可以與它相比的。
- Jan 04 Wed 2012 17:34
吳英辰分享~山達基心靈的發現與影響
為何一個極有潛力的精神個體,卻變成了一個傀儡,而隨著看不見的線來起舞呢?為何他深受身體的困櫌與束縛所累,已經忘了他自己的身份,並且相信他是一個肉體呢?而他目前盲目地活過一輩子又一輩子,毫無記憶,他的自我覺察力愈漸遲鈍呢?為何我們無法掌握我們的生活,更不用說是我們的命運呢?
這個答案在人類心靈的本質中被發現了。
如同你不是一個肉體,你也不是一個心靈。從哲學到科學的領域當中,當心靈的本質不斷地受到爭論時,在山達基裡,心靈被發現到只是由一堆所謂的心靈影像圖片 (Mental Image Picture)累積而成。這些圖片常被我們認為是記憶。它們是三度空間的彩色圖片,伴隨著聲音、氣味及其它的感知,再加上個人的推斷或臆測。
這些圖片實際上是由能量所組成。它們有質量,存在於空間裡,並且遵循某些非常、非常明確的行為常規,而最有趣的事實是,它們在一個人想到某事物時就會出現。比如說,若你想到一隻貓,你就會有貓的心靈圖片。這就是所謂的分析式心靈(Analytical Mind)。這是一個理性的、有意識的並且有感知的心靈,它會思考、觀察、並記憶資料,還能解決問題。
但不只是有這種心靈而已。
一個人的所有心靈影像圖片的累積記錄,叫做時間軌跡 (Time Track),而它延伸到非常、非常遙遠的過去。雖然這些經驗──不論好與壞──是很久以前的,而且早就被遺忘了,過去痛苦時刻的創傷,在此時此地卻極為真實。事實上,那個創傷正似乎是今日困擾我們的主要來源,包括我們的困難、沮喪、挫折,以及深深地覺得生活不如意的感覺。
具體地說,正是在那些心靈圖片中的能量對一個人造成影響。對一個人造成痛苦或不安的那些經驗,其圖片中的能量與影響力會帶給他傷害性的影響。這些傷害性的能量與影響力被稱為負荷(Charge)。
這些帶有負荷的圖片全部加起來,形成了心靈的另一個部份,它叫做反應式心靈(Reactive Mind)。總而言之,這個反應式心靈硬是對人造成了可怕的影響。雖然我們沒有察覺到它,而且它也不受我們意志的控制,但它卻會發揮影響力和力量來掌控我們的覺察力、目標、想法、身體和行動。
反應式心靈一直沒被發現,直到賀伯特先生發現了它,才如同一把鑰匙般地把它給打開了。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任何的方法可以去恢復我們那些被它所奪走的東西,這包括覺察力、良善,以及所有精神個體天生的非凡能力。
- Jan 04 Wed 2012 17:33
吳英辰分享~山達基之光
理想機構指的是一家達到理想情境的五級機構。台灣目前尚未有五級機構,只有15家中心。五級機構的最大特點就是它能夠訓練出五級聽析員,並且製造清新者(完全不用出國)。
台灣雖然只有中心,但是在山達基的推展方面做得比許多國家還要好,台灣已經是山達基世界的閃亮明星,每次的國際晚會一定都會提到台灣的成就,這是台灣人的驕傲,是所有山達基人與職員的努力結果。(大家應該拍拍手)
要談台灣的理想機構,就要稍微談一下台灣山達基的歷史。
我在山達基已經19年了,山達基是在1988年進入台灣的,所以我幾乎見證了山達基在台灣的整個發展史。
想當初的前十年,台灣山達基只有一本沒多少人看得下去的"戴尼提"中文譯本,它的翻譯與現在相比有如地獄天堂之別。其餘的教材完全都是英文的!!
但即使如此,戴尼提書中提到的"清新者"這個境界,立刻給予了許多台灣人希望。光是這個希望,光是戴尼提這本書,就讓上千人千里迢迢遠赴異國追求心靈自由,只為了踏上清新之路。
當年世界上沒有任何中文聽析員,所有人都是要用英文聽析。幾乎所有人都是在聽析室中比手畫腳,雞同鴨講,每個字都要查字典。很多人出國幾個禮拜只是為了做淨化程式,或者只完成PTS處理。但即使有這麼多困難,這些台灣人仍然堅毅地持續追求心靈自由,只為了「成為清新者」這個希望。
現在回想起早年山達基人爬橋的艱辛,真的是很心疼。當初就是不忍見到大家這麼辛苦地追求自由,宛如唐三藏取經的翻版,我心中下了個決定:我們一定要在台灣建立起一座中文的自由之橋!!
我想許多人也都有同樣的決定。
但是這目標在當時幾乎是幻想,因為台灣山達基幾乎什麼都沒有,只有一群山達基人熱誠的心。
台灣最早的中心是台中中心,第二間是台北中心,高雄中心是第三間,在1994年宣布成立。不過高雄中心當時還只是在長庚醫院地下室一間教室聚會的小社團而已。
隨著越來越多人上橋成為山達基人,台灣山達基的發展也越來越快。開始有人接受聽析員訓練,有人接受輔導員訓練。
說到訓練,又是一堆眼淚。教材全部都是英文,輔導員也是外國人,台灣學生在國外機構念一個學生帽課程至少要半年。訓練的艱辛指數遠比聽析還高。
但是儘管路難走,台灣山達基人還是走過來了。各地的山達基中心逐漸成長,新的中心與團體陸續成立,高雄中心也迅速發展,從三個職員到現在近百位。這近二十年的發展是好多山達基人從無到有地犧牲奉獻、流淚流汗所成就的。
現在台灣能成為世界的山達基之光,可以說是台灣奇蹟,尤其是我們還有大多數的教材仍是英文的!!
你應該驕傲的!!
- Jan 04 Wed 2012 17:31
吳英辰分享~公益活動-山達基反毒活動
山達基教會結合關帝文化節 舉辦創造無毒世界有獎徵答
劉裕澤 / 山達基教會在本周受邀到舉辦關帝文化節衛武營都會公園參與展覽,並在展場舉行「創造無毒世界有獎徵答」活動,反毒特派員邀請到展場參觀的民眾從箱子中抽出關於「毒品的真相」手冊的題目,並立即翻閱手冊找出答案,藉由這樣的方式,讓民眾得到許多鮮為人知的反毒常識。
- Jan 02 Mon 2012 13:42
吳英辰參雨Criminon辦公室開幕茶會
- Jan 02 Mon 2012 13:40
吳英辰分享~山達基為今天的世界帶來真正的解答
五年前我年逾五十,卻遭到人生最大的失落。本來有輝煌的事業和人見仁愛的婚姻,卻遭逢變故,我頓失事業的舞台和家庭的依持。正當處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時候,我認識了山達基機構,我當下知道山達基是我的「光明之道」。
我毫不猶豫,也不唉聲嘆氣地處身在困境中,毅然決然前去雪梨的山達基機構。短短一個月時間,讓我完全了解我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如何去改善?如何浴火重生? 我飛奔美國FLAGTM接受上橋聽析,直到完成3L's,我完全可以主導自己 ,任何偏差或錯誤的資料再也無法影響我。我完全清楚自己的目標和責任,不會被動搖和妥協。
- Jan 02 Mon 2012 13:39
【吳英辰】淡水河邊餐廳-享受淡水老宅的夕陽
吳英辰是統一企業大老吳尊賢的第五個兒子,也是唯一在淡水真理街半山腰陪伴父母度過晚年的孩子,那時父親身體微恙,想到淡水打高爾夫養身體,念高中的吳英辰就住進以前的英國領事館,現在的「淡水河邊」餐廳這個地方,享受了三年夕照與海景。他來到庭園中,指著一扇門窗說,這裡處處充滿回憶,「我就在這裡乖乖讀書,台北老師管教嚴厲,被打得很兇,到了淡水,老師自由開放,我反而自動自發的苦讀。」
爸爸極少拿大道理訓他,父子兩人若有時間坐下來促膝長談,可以聽到的是生動的人生故事,如何在台南開布行,如何進軍食品業,而「傳賢不傳子」的企業理念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生動的故事之外,父親以身作則,生活規律,處事正派,每晚九點就寢前,會來房間關心自己功課做完了沒?
爸爸其實最希望他日後以教書為業,生活有保障,社會地位也崇高:「做企業很辛苦,需要非常強健的體魄。」晚年吳尊賢健康走下坡,更希望下一代不要太為工作拚命,終究,職場經常是身不由己,一旦投下去,就沒日沒夜。
吳英辰負笈他國,雖沒當成老師,卻也謹遵父親教誨,愛惜自己,不要變工作狂,經營「淡水河邊」餐廳就能抓住閒趣,享受淡水老宅的夕陽。
載自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16653
- Jan 02 Mon 2012 13:38
吳英辰之父吳尊賢-一位慈善企業家的成功哲學